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股市配资交易_股市金融杠杆_股市配资平台 > 股市金融杠杆 > 期货配资行业 辽宁制造之殇:系出名门的沈阳沈飞客车,曾领跑全国高端旅游客车
期货配资行业 辽宁制造之殇:系出名门的沈阳沈飞客车,曾领跑全国高端旅游客车
发布日期:2025-04-14 22:50 点击次数:153
“上世纪80、90年代期货配资行业,在我国的客车市场,自在东北三省的客车品牌,绝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小编在前面的文章中,已经相继给大家介绍了:丹东黄海客车、大连远征客车,四平客车和哈尔滨龙江客车。今天小编将给大家分享一下,我国旅游客车曾经的领军企业——沈阳沈飞客车”
01—
沈飞客车,出身名门
沈飞客车厂源于中航沈飞,真的是一家造飞机的企业!其实,在我国的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中,飞机制造厂跨界生产汽车,并不鲜见。
例如,黑龙江的航空工业哈飞公司,生产过松花江面包车;江西省景德镇市的昌飞公司,做过昌河牌面包车;陕西西安的西飞公司,也合资生产过西沃客车(沃尔沃)……
而中航沈飞的前身是国营112厂,原来是一家飞机维修厂,1951年转型生产飞机,对外名称为国营松陵机械厂。
所以我们说沈飞客车厂系出名门,这一点也不夸张。
02—
松陵客车的诞生
1957年10月份,工厂基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解放CA-10货车底盘,研制出了第一台长途客车,命名为“松陵”牌客车。沈飞造客车的序幕,就此正式拉开。
此后,工厂又相继研发了松陵58-I型37座、松陵58-II型型50座客车,主要供应本地的客运市场。据统计,在1980年之前,沈飞公司松陵牌客车累计销售了1300辆,为缓解当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旅客运输压力,做出了很大的贡献。
而沈飞客车真正的腾飞,还要等到80年代之后。
03—
沈飞客车,辉煌的80年代
进入80年代之后,国内经济快速发展,而此时铁路运输能力又相对有限,长途公路旅客运输的需求量暴增。当时,国内的客车制造企业,大部分还在使用一汽解放、济南重汽黄河卡车的底盘来造客车,技术水平落后乘坐舒适性差,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。
1980年,沈飞成立汽车厂,直接就瞄准了这一巨大的市场痛点,重点发展高端旅游客车。1982年,沈飞客车厂引进日本富士重工、日产柴的RM80G客车技术,开发出国产中型空调客车SL650,非常契合市场的需求。
事实上,也正是沈飞SL650客车的推出,才真正开启了国内的高端旅游客车市场。1986年,沈飞又引入了日野旅游客车技术,打造了SFQ6100F型空调客车。
这一时期,沈飞客车厂制造的高端旅游客车,开始悬挂“沈飞”品牌。沈飞也就此成为了国内高端旅游客车的代名词,并且还出口到了海外客车市场。
04—
90年代,沈飞客车开始没落
其实,沈飞客车之所以能够在80年代红极一时,主要的原因就是吃到了第一波引进国外技术的红利,而国内也基本没有什么竞争对手。
然而沈飞客车在80年代的辉煌,并没有延续太久。这是因为进入90年代之后,更多的地方客车厂,也开始引入国外造车技术,甚至还成立了合资的造车公司。
其中,陕西的西沃客车,广西的桂林大宇客车等合资公司,都是诞生在90年代初,并且也都瞄准了国内高端旅游客车市场。
此时,沈飞客车的技术已经落后。在西安西沃、桂林大宇、北方尼奥普兰,将欧洲、韩国最新的客车产品引入国内的时候,沈飞并且没有及时的进行技术升级。甚至到了2000年之后,还在使用日野的老车身结构。
于是在高端旅游客车市场,更加激烈的竞争之下,沈飞客车也逐步走上了下坡路。
05—
与日野合资,颓势难挽
为了挽救颓势,2000年12月沈飞与日野、丰田组建了合资企业——沈飞日野汽车制造有限公司。合资公司组建后,沈飞日野也从日本合资公司引入了四款车型和一款底盘,并扩大了生产规模,一度也被业内看好。
不过,2000年之后,郑州宇通、厦门金龙、中通客车等,新的客车巨头又相继崛起。这些企业的产品设计更为美观,技术也很扎实。而沈飞日野在这些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,并没有打开销路,也逐步败下阵来。
到了2007年,陷入经营困境的沈飞日野,被广汽集团重组,成为了广汽日野的一个生产基地。不过,之后工厂持续亏损,到了2016年广汽日野沈阳公司,也步入了破产清算。
06—
最后
广汽日野沈阳公司解散后,曾经在我国高端旅游客车市场,一度处于领先地位的沈飞牌客车,也逐步淡出了大家的视野。
事实上,沈飞客车厂作为我国长途旅行客车制造业,起步最早的厂商之一。一路走来,也抓住了引进国外技术、组建合资公司等发展机遇,但是“以市场换技术”的路线,在沈飞客车身上并不成功。
这是因为在工厂发展最好的80年代,工厂没有抓住机遇增强自身的技术研发实力,而是依然依赖国外的技术引进。相比之下,起步较晚的河南郑州宇通客车,在2000年之后才与德国MAN客车组建合资公司,但很快就完成了技术积累,发展成为了全国最大客车制造企业。
沈飞客车厂本有希望成为辽宁自己的“宇通客车”期货配资行业,但是却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最终走向了品牌陨落,这也是辽宁汽车人心中的一大痛处。/阅读下一篇/返回网易首页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
上一篇:股票融资是好是坏 锐评|守望相助齐心协力就是抵御大风的底气_城市_关末_天气
下一篇:没有了